首页

国产美脚

时间:2025-05-29 21:32:55 作者:习近平总书记关切事|勇立潮头竞风流——科技工作者大有作为(上篇) 浏览量:52542

  中新网北京11月7日电 (记者 张素)2024未来科学大奖周——获奖者对话青少年活动近日举行,4位未来科学大奖获奖者向现场约300名青少年作科普报告,分享自己的成长求学故事,鼓励更多同学勇于探索未知。

  此次活动上,2024未来科学大奖“生命科学奖”获奖者邓宏魁以《转生命时钟,触摸再生之门——化学重编程》为题作报告。他介绍了化学重编程及再生医学的研究成果,展示这一技术在治疗I型糖尿病等重大疾病和改善衰老方面的潜力。

  邓宏魁表示,化学重编程技术的成功应用为治疗重大疾病和改善衰老提供新的手段,他也激励同学们积极参与科学探索。

  2024未来科学大奖“物质科学奖”获奖者张涛、李亚栋在作科普报告时,介绍了单原子催化的概念、发展历程、应用和科学意义。

  张涛说,他们团队通过高分辨电子显微镜、光谱技术以及理论计算等手段,建立了单原子催化剂的综合表征模式,成功实现了近50种单原子催化剂的制备。

  李亚栋表示,单原子催化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特别是在能源、环保、化工等领域,其高效的催化性能有望推动相关产业升级转型。他还鼓励同学们“让兴趣做自己的老师”,树立高远的人生理想。

  2024未来科学大奖“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获奖者孙斌勇以《数和集合》为题作科普报告。他介绍了集合与集合的构造、整数、有理数等基础数学概念,并通过一系列习题帮助同学们加深对这些概念的理解。

  科学家们还在现场回答青少年的提问。谈及如何培养科学兴趣,邓宏魁建议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参与高校及科学公益组织的科学体验活动,以期发现科学兴趣点。

  有同学询问科学家在科学研究过程中是否有过动摇。“每位科学家在科研道路上都会经历挫折与挑战,内心也曾有过动摇的瞬间。”李亚栋坦言,关键在于清晰界定目标,充分施展专长与优势。

  张涛也表示,科研工作中遭遇瓶颈或挫折属于常态,关键在于能否灵活转换思维。他说,有时某项研究在当前课题下可能陷入困境,一旦将其应用于其他相关领域,却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与收获。(完) 【编辑:曹子健】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环境式戏曲为中国传统戏曲注入新活力

文昌嫦娥奔月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廖华林透露,其公司已和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联合开发航天旅游项目,未来将结合航天发射观礼、航天旅游线路、航空航天科技体验等发展“航天+”产业,增强游客的参与度、体验感。

财政部:今年中央财政已下达就业补助资金667亿元

服务楼里浓厚的侨乡文化氛围让人流连忘返,五邑特色美食区、港澳特产中心、乐驿便利店、网红咖啡馆等一应俱全,为旅客带来丰富多彩的体验。在这里,旅客可以品尝到地道的台山黄鳝饭、簕菜鲫鱼汤等美味佳肴,亦可在咖啡馆中悠享时光,放松心情。

彰显活力!经济用电指标“电力满满” 新兴产业蓬勃向上动力足

农业园乌方负责人穆民脸上笑开了花。“工业园成立之前,这里曾经是一片荒地。现在这里有工厂、高质量农田,甚至有了公园,当地民众的收入也跟着提高了。工业园的到来正吸引着更多外国企业前来投资兴业,这里的经济迎来了快速发展。”

发展新能源、开拓新航线、共享新机遇 多领域乘势而上高质量发展“成色”足

“当今是中国科学家最幸运的时代,也是国家最需要科学家做贡献的时代。”谢晓亮获得2024腾冲科学大奖后说,他希望身逢盛世的年轻科学家,秉承西南联大精神,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在中国做出更多原创性的科研成果,为世界科学发展贡献更多力量。(完)

俄罗斯:洪灾持续 奥伦堡市水位刷新纪录

京津冀协同发展,行进在时代之中、历史之中。一直以来,“北京吃不完,天津吃不饱,河北吃不着”的情况客观存在。如何破解难题,推进高质量发展,为区域协调发展打开新的空间?必须找准突破口,“动一动外科手术”。应时而动、顺势而为,这方热土以协同发展为指引,沿着目标同向、措施一体、功能互补、利益相连的路子坚定往前走。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女王论坛